登越王樓即事
唐·?;?/p>
危樓送遠目,信美奈鄉(xiāng)情。
轉岸孤舟疾,銜山落照明。
蕭條看草色,惆悵認江聲。
誰會登臨恨,從軍白發(fā)生。
□ 記者 張登軍
?;盏拿?,對今人而言或許陌生,但在晚唐時期,他所在的家族聲名顯赫。按今時說法,他是妥妥的“官三代”。
?;盏淖娓概I妫翘颇伦?、唐文宗時期的宰相;父親牛蔚為唐太和九年(835年)進士,官至尚書左仆射;叔伯牛叢曾任劍南西川節(jié)度使,官至吏部尚書。?;毡救艘嗖贿d色,唐咸通八年(867年)登進士第,先后“三佐諸侯府”,授殿中侍御史?;鼐┖笕斡已a闕,后升任吏部員外郎。
唐廣明元年(880年)十二月,黃巢起義軍逼近長安,唐僖宗出逃入蜀。?;諑е〉母赣H牛蔚前往山南道避難,途中兩次遭遇盜匪,因孝義打動對方,得以順利抵達梁州。安頓家人后,他從梁州動身,風塵仆仆趕赴成都向唐僖宗上奏告假,請求回鄉(xiāng)侍父——這段行程,讓他與綿州有了交集。
第一次途經綿州時,?;找蛐谐檀颐?,未作停留便直赴成都。到成都后,他被任命為諫議大夫,卻辭謝不受,對宰相杜讓能說:“愿留兄循在朝,以當門戶。”他懇請回鄉(xiāng)照顧病父,獲允后踏上返程。
再次路過綿州時,因入蜀目的已達,時間稍寬,?;辗啪徚四_步,登上當時綿州城的地標建筑越王樓。念及仕途起伏與家中老父,他感慨萬千,寫下《登越王樓即事》。
“危樓送遠目,信美奈鄉(xiāng)情”:站在高峻的越王樓上極目遠眺,景色雖美,卻難消對故鄉(xiāng)的思念。首聯(lián)以美景與鄉(xiāng)愁的反差,道出詩人的無奈。
“轉岸孤舟疾,銜山落照明”:江岸轉彎處,一葉孤舟疾馳而過;夕陽被山巒含抱,天色漸暗。頷聯(lián)以孤舟、落日為景,暗含對時光飛逝與人生漂泊的感慨。
“蕭條看草色,惆悵認江聲”:四野草木蕭瑟,滿目凋零;江水奔流的聲響,聽來更添惆悵。頸聯(lián)以草木凋零、江聲依舊,再抒時光流逝的悵惘。
“誰會登臨恨,從軍白發(fā)生”:誰能理解我登樓時的滿心遺憾?多年宦游奔波,已催得白發(fā)叢生。尾聯(lián)直抒胸臆,表達對年華老去、功業(yè)未就的慨嘆。
這首詩是《全唐詩》《唐詩紀事》中收錄的牛徽唯一詩作。詩人借登越王樓所見所感,既抒發(fā)了對個人際遇的感慨,也暗含對動蕩時局的憂慮,全詩意境蒼涼,情感深沉。
有人曾認為此詩是?;帐状瓮窘浘d州時所作,但從情理看難以成立——彼時他尚不知回鄉(xiāng)侍父的請求能否獲批。再者,詩中“蕭條看草色,惆悵認江聲”的“認”字,暗含對景物的熟悉感,可確定作于返程途中。
離開綿州后,?;辗祷亓褐?。不久,其父母相繼去世,他按制在梁州、漢水一帶守孝。守孝期滿后,朝廷征召他為中書舍人,但他當時身染疾病,行至陳倉時“疾甚”。因中書舍人為要職,不可久缺,他主動請求改任閑職。
黃巢起義被平定后,唐光啟元年(885年),唐僖宗從成都返回長安,牛徽“從駕還京”。行至陳倉(今陜西寶雞)時,他病情加重,休養(yǎng)一年多才康復,后被任命為判官,卻以病辭謝。次年,他被任命為給事中,不久改任中書舍人,同年再遷刑部侍郎。天復初年(901年左右),牛徽請求辭官,以刑部尚書致仕,回到樊川別墅,不久病逝,獲贈吏部尚書。
小資料
?;?,生卒年不詳,安定鶉觚(今甘肅省靈臺縣)人。唐咸通八年進士,三佐諸侯府,授殿中侍御史,入朝為右補闕,再遷吏部員外郎。唐光啟元年丁家艱結束后任給事中,后改中書舍人,遷刑部侍郎,以刑部尚書致仕。
編輯:譚鵬